
模擬高原海拔高度試驗箱壓力不穩,根源多在 “密封失效" 或 “真空泵性能下降",解決需從密封檢查和真空泵維護雙維度切入,同時結合日常操作規范預防反復故障,具體方法如下:
密封是維持穩定低氣壓的核心,需按 “先易后難" 順序檢查,重點關注易磨損、易老化的部位:
箱體門密封膠條:最易出問題的關鍵部件檢查膠條是否有裂紋、變形、脫落或局部壓痕(長期擠壓導致密封不嚴),用手觸摸膠條表面,若感覺發硬、失去彈性,需立即更換同型號耐高溫 / 耐老化膠條(建議選硅膠材質,適配試驗箱高低溫環境)。關閉箱門后,可在門縫處涂抹一層薄肥皂水,若出現氣泡則說明漏氣,需調整門扣松緊度(部分機型門側有調節螺絲),確保膠條與箱體緊密貼合,無縫隙。
管路與接口:排查連接松動或破損檢查真空泵與試驗箱之間的連接管路(如真空波紋管),看是否有裂縫、接口松動或密封圈老化,若管路表面有明顯劃痕或接口處有灰塵堆積,需拆卸后重新纏繞生料帶或更換新密封圈(優先選氟橡膠密封圈,耐真空性能更好)。檢查箱體內的傳感器接口、排氣閥接口,用扳手輕輕擰緊接口螺母,避免因長期震動導致松動;若接口處有真空脂殘留,需用酒精擦拭干凈后重新涂抹新的高真空脂,增強密封性。
箱體本身:排查焊接點或部件縫隙觀察箱體焊縫(尤其是不銹鋼箱體)是否有脫焊、沙眼,若發現微小漏氣點,可使用真空密封膠(如環氧樹脂密封膠)涂抹封堵,待膠固化后再進行壓力測試。檢查箱內樣品架、隔板等可拆卸部件的安裝縫隙,若縫隙過大,可在安裝時墊一層薄硅膠墊,減少漏氣通道。


真空泵是產生低氣壓的動力源,性能下降會直接導致壓力不穩,需按 “日常保養 + 定期檢修" 維護:
日常檢查:每次使用前必做檢查真空泵油位:油位需在 “MIN" 和 “MAX" 刻度之間,若油位過低,會導致抽氣效率下降;若油色發黑、渾濁(正常為淡黃色),需立即更換真空泵專用油(不同型號真空泵油不可混用,如旋片式真空泵用 N68 號真空泵油),更換周期通常為每 300-500 小時或半年,以先到者為準。檢查真空泵運行狀態:啟動真空泵后,聽運行聲音是否平穩(正常為均勻的 “嗡嗡" 聲),若出現異響(如 “摩擦聲"“尖叫聲"),可能是軸承磨損或葉片卡死,需停機檢查,避免進一步損壞。
定期維護:每 3-6 個月一次清潔真空泵進氣口濾芯:取下進氣口的過濾棉或濾芯,用壓縮空氣(壓力≤0.3MPa)反向吹氣清理灰塵,若濾芯破損或堵塞嚴重,需更換新濾芯,防止灰塵進入泵體磨損內部部件。檢查真空泵密封件:拆卸真空泵端蓋,檢查軸封、O 型圈是否老化、變形,若出現滲漏油或密封不良,需更換對應規格的密封件;重新組裝時,需在密封件表面涂抹少量真空泵油,增強密封性。校準真空泵抽氣速率:若條件允許,可使用真空計檢測真空泵的極限真空度(如旋片式真空泵極限真空應≤1Pa),若抽氣速率下降超過 20%,需聯系廠家進行專業維修(如更換葉片、修復泵腔)。
應急處理:快速定位問題若壓力 “抽不下去":先關閉試驗箱閥門,單獨啟動真空泵,觀察真空泵能否達到額定極限真空,若不能則是泵的問題;若能,則重點檢查箱體密封。若壓力 “保不住"(抽至目標壓力后快速回升):關閉真空泵和閥門,記錄壓力回升速率,若 1 小時內壓力回升超過 1kPa,說明存在明顯漏氣點,按上述密封檢查步驟逐一排查。
預防措施:減少故障頻率每次試驗前,清潔箱體門膠條和接口,避免灰塵、雜質影響密封;試驗后,待箱體恢復常壓、溫度降至室溫后再打開箱門,防止溫差導致膠條變形。真空泵長期不用(超過 1 個月),需每月啟動運行 10-15 分鐘,防止泵內機油凝固或部件生銹;存放時需密封進氣口,避免灰塵進入。避免頻繁啟停真空泵:每次啟停間隔至少 5 分鐘,防止電機過載或泵內壓力驟變損壞部件。
上一篇 : 沒有了
下一篇 : 沙塵試驗箱沙塵堵塞?風道清理與塵粒篩選實操指南